2008年3月21日星期五

中移動及中石油

Tony Measor 20 Mar
中移動及中石油

近日的年報紛紛如雪片般飛至,昨日又有全中國、甚至全球數一數二的兩大公司公佈其2007年的業績。

無論如何計算比較,也堪稱全球最大電訊公司的中移動(941),2007年的溢利為人民幣870億元,較2006年者升逾32%,相等於每股4.27元。公司派息1.997元,以及特別股息0.101元。

這值得買入嗎?

按股價108.00元計算,中移動之市值為2,200億元,因此按2007年溢利計算,其市盈率為25倍。一看此市盈率你可能會覺得過高,或者你也沒錯,但此公司的溢利增長非常迅速,如果可以維持這個增長幅度,應用彼得林治的簡單理論,市盈率等於增長率,那麼中移動的確實市盈率或為30倍。

然而,那當然要視乎未來的增長,而非過往的增長率,而我估計中移動未來5年的增長可能不會達30%。然而,增長率可能會高於20%,而且傾向逐漸下跌,因此起步時仍會升得比較快。

我很有信心此公司每月的新增用戶數目可達500萬名,但相對整體數字的百分率就會逐步下跌。但另一方面,他們可研發新的意念,提升語音使用率(此詞彙用來描述太太也不錯),或可彌補到這個跌幅。目前他們集中開發提供音樂服務,很快就會進軍3G及電視服務,還會有黑莓(blackberries)的功能。

此公司已打響名堂,如果政府把3G牌照發放給其競爭者,將會引起中移動用戶的群起反對。即使政府想令電訊業有更多競爭,他們也不可能把此牌照發放給其他電訊服務供應商,唯獨排斥中移動。

全賴公司的管理層領導有方,才令此公司的聲譽如此超卓,它從前還是與中國聯通(762)平起平坐,上市至今只有十年多的歷史,但表現進取、具冒險精神也是無可厚非的。我一向認為買入中移動的股份存在危險,直至2002年,其股價變得十分便宜,我才忍不住買入。

此公司正在累積現金,去年可用流動現金已由人民幣1,500億元增加人民幣400億元,至人民幣1,900億元,因為公司心目中仍未有擬定資本開支計劃。你可能不明白為何他們需要這麼多資金,或者擔心它們會用這些資金去開拓其他市場,以及買入一些大型的美國科技集團,但此舉是耀武揚威多於真正的策略性收購。可是,公司愈來愈大的同時,其回報亦會攤薄每股盈利。

儘管如此,我會不願意勸阻投資者買入此中資股的至寶。此外,如該公司於2008年可賺取盈利1050億元人民幣,並且如果人民幣兌港元的匯率在今年年底為 83元人民幣兌100港元,溢利便會是1260億元人民幣,而這會令市盈率降至17.5倍,那會是相當保守而實際的增長目標。

這將會令此股的股價變得便宜且具吸引力。然而,我真的希望該公司在投資其接近200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財富時,他們千萬不要被美國結構性溢利的額外收益所誘惑,該等美國迅速增長的業務正是為此類客戶而設計的工具,資金比機會更多。

那麼,亦是在昨日公佈了業績的中石油(857)又如何?

中石油昨日收報每股9.80元,按此股價計,市值為18,000億元。該公司的2007年溢利為1,456億元人民幣(或每股 81仙),比前一年的1421億元人民幣(2006年則為每股79仙)相差不大。按此計算,市盈率僅會是12.5倍,但採納彼得林治的標準,該公司難以有任何溢利增長。

中石油並非增長股,因為就像礦業類股,該公司在提取礦石或礦物後,便會耗盡其礦場的剩餘價值。到結束那天,剩下的僅會是一個龐然大洞,價值不大。此股或具價值,但那是因為已滾存溢利,並但願已被加以利用。或許,就中石油而言,倘若母公司能夠洽談以獲取更多的石油儲量,並將之給予該公司,因而開採期可以延長至相當長的時間,但須付出代價,那最終應是市值。

然而,中石油的營業額上升21%,為8350 億元人民幣,因而溢利率已遭大幅減少,原因在於中國政府也許在道義上已說服中石油作為對一般市民的巨額補貼慈善捐贈者。事實上,該公司正在被迫以比其在世界市場買入的石油價格較低的水平出售石油,在某些情況下,每噸高達2,000美元,但平均較接近每噸1,000美元。

不過,由於這種慷慨的行為,該公司的資源因而出現巨大的流失,而前景必然是黯淡的。儘管如此,並鑒於沒有明確的跡象顯示油價會回升,因而難以建議買入,但此等政策與公平或常識沒有任何關係,而此等善舉遲早會結束,其後股價會飆升。

如果你確實持有此等股份,則將之沽出並無意義,因為股息率和收益率相當吸引,但如果你並無持有相關股份,那為何費心將之添加到你的投資組合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