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4日星期二

Tony Measor 4 March

Tony Measor 4 March

匯豐- 次按問題何用少題大作?

匯豐(5)昨日公佈的業績報告似乎已忘卻美國「次按」貸款的騷亂,因為報告內鮮有提及次按問題。如果你聽從了很多大名鼎鼎的股票行又或分析員危言聳聽的評論,那麼你應會像我一樣,嚇得直冒冷汗。任何人看到這些言論都會驚慌失措,馬上沽出,即使是我也有點擔心。

我相信大型國際經紀行里昂證券,亦曾批評匯豐的股價水平,預期將跌至80元。很明顯下此定論的人實在脫離現實,但它們不是唯一一間認為匯豐近日股價「過高」的經紀行。這些分析員的評論實在不可信,以我的經驗來看,呼籲大家沽出頂級的藍籌公司實在是荒謬之極,而且股價最終自會證明其物有所值,如果你回頭看那些胡說一通的分析報告,那些分析員定必會名譽掃地。

在匯豐這份業績報告中,股東應佔溢利為191億3300萬美元,比2006年的數字升21%,而且已扣除「貸款減值開支及其他信貸風險撥備」170億美元。相比之下,2006年的撥備為100億美元,當時已被認為是非常之高。這個水平的撥備已變得很平常,在正常的年度,撥備不應多於70億美元,因此,如果匯豐在2008年可逃出次按貸款的陰霾,溢利或可急升至290億美元,但這似乎太過樂觀,但我估計,2008年的美國業務應可有50億美元的升幅,令溢利升至240億美元,這似乎不難達到。

照這個數字來看,事實上,美國業務將可由2007年的收支平衡,溫和地提升至2008年賺得50億美元的溢利。除了這部份的復甦之外,下年也似乎不會有其他溢利進賬了。雖然歐洲及香港是2007年增長最高的地區,亦有可能繼續節節上升,但中國及拉丁美洲的增長必定有所調整,而當然,美國的業務亦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身為匯豐的股東,這份漂亮成績中最令我感滿意的是,股息由2006年的81美仙升至2007年的90美仙,升11.1%。溢利升近一倍,因此股息不跌反升,而且下年亦很可能再升10%。匯豐主席指出,公司股息已連續15年有雙位數字的增長,知道他把股息增長放在第一位,令我感到很欣慰。

本年的股息相等於每股7港元,因此按股價120元計算,息率為5.8%,對匯豐來說是非常的慷慨,因為我記得在過往20年間,平均息率都約為3.5%左右。當然,如果息率是3.5%的話,股價應為200元。我認為匯豐的股價頗為合理,但恐怕我只是極少數。



我們也來看看收益及市盈率。以2007的溢利計算,每股盈利為1.63美元,或每股12.70港元,市盈率將為9.5倍。這個市盈率通常出現於缺乏增長的二線股,而匯豐絕不是其中一份子,尤其是溢利一向按每年17%的百份比不斷攀升,本年更是過去16年以來的新高。

恆生(11)昨晚亦公佈業績,年內溢利升50%,每股盈利為9.54元。這些業績數字都無懈可擊,但令恆生的市盈率升至15.5倍。

實在令人費解的是,為何會有15.5倍對比9.5倍這麼大的差異。我確信恆生的增長率會高於匯豐,即使最近的走勢一直有點緩慢亦然,但恆生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間香港銀行,受制於股份和香港物業市場的大幅波動。儘管匯豐的增長率會較低,但表現會更貫徹一致。

儘管公佈了此等亮麗可觀的業績,大市可能會繼續對匯豐存有更多的疑心,並且不大可能會給予跟我相同的信心比重,並且會缺乏投資支持。雖然這對我來說不是一個問題,因為比起股價,我更關注股息,而通過保持低價格,我會獲得更多股份分紅,不過有些投資者可能想要或需要將他們的股份沽出,而他們將不會得到我視為合理的價格。

有三項我認為會增加匯豐股價靭度的措施,而且一項也不會花費該公司任何成本。第一項會是要求港交所修訂每手400股的最低買賣單位,這意味著許多新投資者將可負擔得起購買該股,而無須只為最低買賣單位而不情願地付出50,000元。第二項會是安排拆股,或甚至回復至每一或兩年派送紅股。第三項及較具爭議性的措施會是該公司從市場回購股份。該行現正建立其軍火庫,因爲已有好幾年沒有進行重大的收購,而現時應已充滿著可供使用的資源。然而,如非在其他地方尋找合適的收購項目,則沒有比該行本身運用有關資源從市場買入匯豐股份更好(或更便宜)的地方,因為不可能有任何其他可供收購的銀行能以低如匯豐的現價買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