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6日星期一

機 會 臨 到

TM 16 Jun
機 會 臨 到

看到週遭沮喪的面孔令我感到鼓舞,因這令我回想起過去的好時光。我的經驗告訴我,我的樂觀訊息或許正確,但倘若真的如此,而我相信出錯的可能性相當低,那麼我或會有點言之尚早。

然而,股市中的一個悲劇就是人人都想撈底。這是頗普遍的,但也帶來麻煩,因為在最低位只會有一宗成交,而大多數投資者都期望自己是個幸運兒。不僅如此,在該水平亦難以大量買入,而當買家大排長龍等著買入時,往往股價已經升得很遠,結果他們在過後才發現買不到心頭好。

因此,我勸戒讀者應趁股價下跌時買入。不過,意思並不是市況稍為轉變便採取行動,而是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調整後,正如現時恆指的情況已經下跌了30%,而至少經過一段足夠的時間後,之前升市的氣焰才能消退。

假如你隨著股價下跌而買入,你可以從容地自訂買入價,而到價後你可以再調低價格等候下一次買入,這樣你便可持有理想價格的股份,而你的平均買入價將能處於較低的價格水平。因此,即使股價繼續下跌,亦毋須擔心。

我至少有一位長期客戶,他會向我諮詢意見,但其後卻似乎並不理會我的意見!不過,在我抱持看漲看法的幾個月後,他也會遵照我的建議,因為知道我的建議往往是言之尚早。這適用於其中一位我以前的客戶,他信賴我,因為他已經累積了相當大的一筆財富,所以很感激我,但其實他的行動並沒有按時遵照我的建議。

然而,這可能是在這個表現黯淡的市場中,我的第一個真實買入建議,因為迄今為止,我一直與讀者討論關於其現有持股的問題。不過,這不是說「現在就是時候了」,儘管這可能是一種警報,意味著是時候開始加快買入心頭好,如果你的投資組合中已經包括了這些股份,那麼更加沒有理由沽出。

由於我一向都要求自己準時,所以我永不會希望讀者在時機過後,才回頭買入港股。大家必然還會記得,在2007年的大部分時間中,我的建議不大積極,我甚至建議讀者沽出部分股價過高的股份,儘管我相信,大部分投資者在嘗試勝過市場時總會犯錯,而在適當時候沒有及時買回股份的話,也會輸掉這場角逐。

我知道我於2007年股市飆升時沽出了大部份中國人壽(2628)的持股。這是在2004年和2005年我建議大量買入之後的事,當時我特別偏愛這間公司。我的平均買入價為 6元,因而當此股股價攀升至逾20元,我頗為困惑。但我相信這是一隻良好的股票,而即使如我建議沽出也無法直視讀者,因為只會須時三年,這些較高的價格便會處於我會再次樂意建議的水平。在買入投資上,三年並非那麼悠長,雖然許多投資者會更不耐煩,因為在這之後,變化會是非常快速。

中國人壽的股價在去年10月確實上升至超過50元,而即使在此水平,我也保留了原本持股的少量餘額,市場的估值超過我所有買入的費用。然而,我一直沽出,並且確實建議持股過多的股東亦應該沽出。我亦曾向讀者建議,我預期2007年最後一季和2008年的溢利可能會低於2007年上半年的水平,投資者應提防。不過,這是一隻我不會推薦為廉價的股份,即使在今天,可能值得買入,但如以此股作為你的投資組合的核心成份,則會頗昂貴。

我的理由是,按28元計,市值接近8000億元,這可是大量金錢,而該公司的資產淨值可能少於2500億元。2007年的溢利由2006年的200億元人民幣升至 390億元人民幣,按此計算,市盈率為18.5倍。估值合理,但並非太過便宜,尤其是我預期2008年的溢利會下降,或介乎300億元人民幣至350億元人民幣,而我對該公司的管理層並非特別信賴。但此公司在中國壽險市場佔有最大的份額,並且肯定會大幅增加 。

基於這個原因,如我們可以20元買入中國人壽,我當然會喜歡,並且在這階段也許不會介意以25元的股價買入,但在一年後,此股於30元也可能是便宜貨,而這就是我是否建議沽出此良好股份而猶豫不決的原因。因為如果此股明年的股價為30元,那會是對投資者股本的一個公平回報,而不應被輕視。此外,決不可保證任何上述的股價將會在未來真的實現。

2008年6月12日星期四

買 入 之 法

TM 12 Jun
買 入 之 法


昨日《南華早報》頭條稱,「油價及通脹飆升拖累股價下挫」。這句話令人不禁猜想,是否符合經濟上的邏輯,因為通脹本身應該表示,金錢相對貨品的價值下跌,因而相對股票亦如是,而那應該表示,在通脹展示其醜惡的一面後,股票會有更佳的價值,所以按實質資金計算,買入股票會較便宜。

股票是對抗通脹肆虐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其實在通脹的憂慮中,資金應該是流入股市,而不是流出,因為大家都想保護所持有資本的價值。

很明顯,事情並非如此簡單,但市場的下滑並非由通脹所致,而是因為對公眾心理上的影響,以及未知後市表現如何的不明朗因素。

正如我們曾在本週初甚或上週提到的,市場對美國經濟反應過度,許多投資者都遵循股票顧問的建議,在不明朗環境中甚麼也不做,如果幸運的話,他們僅是停下來等待,但是,如果他們的股票顧問較差,他們將被游說沽出手頭上的股份,然後等待!

當然,有關美國經濟問題會否影響中國,不明朗的因素則會較少,中國的問題剛好與美國相反,中國經濟擴張得如此迅速,以致政府需要對銀行實行限制性措施,以防止經濟過熱。倘若美國危機的影響確實蔓延至中國,那麼中國政府將能撤回部分的預防措施,而這當然不能說是不利,因這或可令中國經濟重返迅速前進的軌道。

然而,我們位於中國南隅,在地圖上香港只是一小點,但卻是主要的出口貿易港口,不過,這需要買家和賣家雙方能夠履行其承諾以履行這些責任,因而至少在香港會感受到其影響,但衰退最壞的方面應不會對物業造成太大的影響,地產市道是一項主要的社會繁榮及信心指標。不過,美國經濟衰退應有利於中國內地,因為會為經濟帶來更多的金錢,尤其是物業市場。

雖然我的一貫作風是非技術性,但我相信如果恆生指數下跌至約18,000點的水平,則會怨聲載道。我的理由(非基本因素的理由)只是這個水平已證明是上升路途上的一個強大障礙:於 1997年止住大市,2000年則有另一次危機,並最後於2006年升穿,因而我的預期是,即使如應返回該水平,但也會在此18,000點的水平找到堅實的最低點。

因此,我的觀點是,難保恆生指數會在任何程度上接近這個阻力位,而今日的股價似乎一般頗能引起大家買入的興趣,所以這是累積股份的良好水平。

23,000點的水平只是高於這個最低水平25%,在我看來,並很可能全然不會接近達到,如果這個水平未能阻止跌勢,則會有另一次打擊,如恆指達 21,000點的話。如果這樣仍然無法堵住洪水,則可將下一個阻力置於19,000點。如果買賣盤足夠,並倘若在這一水平上,股市回穩,大家便可在約 21,000點時買入,這可是頗低的水平。

大市往往會迅速變動,並且不會等待準買家上車。股市可從其低位上揚20%,並且會沒有先兆,因此,在股市下跌時買入總是較佳的做法,因為買入是你本身的決定,而非被迫在股市上升時買入,與所有其他已確定最低價後的投資者競爭。

倘若大家等待最低價,令人憂慮的會是你(連同所有其他人)將會錯過機會,並且你須與一直在等待的一大批投資者競爭。當你在買家市場買入,你可以從容不迫去設定你的買入價,即是你感到舒適的水平。

我不知道股市是否已完成順風的航向,但真的並非特別重要,因為更重的是建立一個妥善而平衡的投資組合,而非得到最好的價格或廉價,大家在這類市況可從容不迫地以適當的價格選擇適當的股份,而那並不完全意味著是最低價。

2008年6月11日星期三

買 入 的 時 機?

TM 11 Jun
買 入 的 時 機?

昨日是誘人的一天,大市下挫超過1,000點。在從前已令我瘋狂興奮,希望今天(星期三)會是具有相同效力的另一天。

我年輕的時候,我的客戶在我為他們買賣股票的費用及售價之間賺取較小額的利潤,並樂於以此為生。我頗為成功,亦有一些客戶就其帳戶給予我酌情決定權。但在我為客戶進行交易的時候,我不欲為我自己進行交易,此舉會令我置於惹人不快的處境,因為如股市出現變動,我會是為我的客戶第一時間沽出,還是保護我自己的倉位?

在這較少利潤的交易中,我能夠建立相當廣泛的客戶群,但我的客戶到了最後是否 十分富裕? 他們所賺取的利潤大多不是大錢,有所增益已令我們雀躍不已,但當股市進入平靜的時期,我們往往會損失金錢,所以我們要借酒消愁,我亦不知道純利是否值得費心,而我頗為肯定現時不值得。

然而,我確實認為,股市今日下跌的話可能會引起我的興趣,即使我數月來並沒有一直活躍於股市亦然。在此,我實踐我一貫的作風,先買入,並讓我自己有空間降低我的買入平均價,如果我是過早買入的話,因為我相信許多股票(或許是大多數的藍籌股)的價格頗為吸引。因此,如有關股票進一步下跌,我很樂意持有。此外,如股市的上升幅度可觀,我便會樂意經銷、或沽出股份,但等待另一次機會。
     

我深信股價約為100元時中移動(941)抵買。這可能不是極低價,但我買賣此股的運氣一直良好,我亦熟悉其價格變動。此股昨日下跌4%,並不如我所真正會喜歡的一樣高,但這是在40億元成交額偏高的股市中實現的,這是一個很好的跡象。不過,在去年 9月/10月迅速增長時,我已經以較高的價格沽出中移動,我亦不會介意購回。   

我並不預期中移動會跌穿90元,在最差的時候,或在強勁復甦之前,這會容許我購回並賺取小額利潤。然而,這是中國市場的巨擘,股價達到200元只會是時間的問題。但我確實已持有此股少量股份,而正如許多其他中資股,存在著可以常常改變營運水平的「中國因素」。

這可與華能國際電力(902)相比,此股昨天下跌8%,令人垂涎,我亦持有此股的股份。此公司正探索底價,並肯定不會跌穿 5元的水位,但此股在去年秋季並沒有大幅上揚,我因而完整無缺地保留我原本的持股量。這是一間經受「中國因素」力量的公司,但如獲准以正常的經濟條件經營,此股便會具有很強的潛力。儘管我確實認為這會是一隻很好的股份,大家可看到過去幾年全年營業額強勁增長,但在這個時候,氣候不利於此股。對於那些華電持股量不足的人士,這是累積此股的良機,並且如此股上揚,或可經銷。

中資銀行股正跌至吸引的水平,工商銀行(1398)跌至5.50元,而我目前的至愛中國銀行(3988)則為3.80元,建設銀行(939)為6.50 元,交通銀行(3328)跌破10元,都可以考慮。大家可能會選擇再等兩個月至八月份,確認市況後再考慮,但延遲買入可能會錯失這次機會。

令我感到興奮、並讓我回想起前半生的原因,在於昨天的跌勢過急,香港通常都喜歡放大問題,從股市跌得如此迅猛可見一斑。倘若能好好利用此機會,那麽這也是一件好事,而我過去經常都這樣做。但是對於新手或經驗不足的投資者來説卻不然。

然而,並非只有中資股遭受重壓,連大型港資地產發展公司亦遇到同樣情況。恆基地產(12)和新地(16)雙雙下挫逾4%,恆基地產更一直徘徊於低位水平,倘若形勢好轉,該股應該能夠創造一次不錯的升勢,另一邊廂,郭氏家族依然膠著於新地內部的糾紛,而他們過去買入股份卻是一個正面指示。

因此,現在肯定不是打退堂鼓的時候,反而可以趁機看看有什麽股票值得買。

2008年6月10日星期二

正 式 宣 戰

10 Jun 2008
正 式 宣 戰

現 在 已 經 正 式 宣 戰,而對峙的雙方就是中美兩國。這並不是指,美國將會動用核武,因為這其實是思想上的戰爭。美方看淡,中方看好,而這種意識形態上的分別可以在股市中反映出來。

我在上週曾對此有所提及,但經過上週五後,此差異更為明顯,週五道指下挫逾300點。作為主要戰場的香港,週二是否會跟隨此跌勢,則要視乎紐約週一晚的走勢如何,而紐約隔夜進一步上升或下跌的機會均等。

在考慮紐約股市的未來走勢時,很難會有樂觀的想法。我曾經嘗試相信地產市場接近見底。然而,這並非意味著市場將可馬上迅速回升。但該市場去年已下跌約 15%,而跌勢其實已在更早前展開,跌幅應該意味著回升至少指日可待。我也相信,手上持有現金的投資者會選擇趁市況偏軟時購買物業,以對抗蠶蝕資金價值之快速通脹。

次按危機正是物業價格下跌的直接結果,如果地產市場結束跌勢,那麼任何的復甦或將可自動淡化此問題。然而,信用卡濫用潛在失控或會導致另一個新危機,但這僅是目前的不濟所延續的痛楚,而真正的問題在於,次按危機可能蔓延至歐洲,尤其是英國。

然而,石油成本上漲,在美國蔓延新的陰霾。如果這確實對美國的消費開支造成影響,以及影響來自亞洲的美國進口以應付任何此等下降的需求,美國的情緒便不大可能會振奮起來。這會令通脹由於食品費用上漲而惡化,而這會進一步擾亂利率,利率很可能會上升以試圖修正這現象,扭轉下降的利率以嘗試挽救物業市場。這是伯南克頭痛的地方,但不論採取哪個方案以解決這一難題,亦不大可能會令情緒樂觀起來。

美國熊市的情況可算是不容爭議。

同時,當談到中國,沒有理由會悲觀。

中國正在擴展,而這是他們最大的問題。鑒於農村居民向城市遷移的增長步伐,中國政府正在猛力剎車,以放緩大多數城市發展中的步伐。美國聯儲局正在減息以鼓勵經濟發展,尤其是物業市場,但中國的情況不同,因爲中國實行的剛好相反,並拒絕允許銀行籌措私人資本。

基建開支仍在快速增長,但這是為了進行旨在令經濟可自然擴展的新計劃。這可進一步創造就業機會,而在教育、醫療及其他公用事業(例如電力、交通,包括航空公司和航運)等領域的預期增長是為了持續的都市化 。

雖然中國的一些主要城市絕對是廣大,每個城市的人口逾2,000萬人,這些城市仍在吸引新的工人,這對資源造成壓力,但同時,對住宿有龐大的需求,因而物業的未來趨勢必然上揚。

倘若經濟目前的呆滯導致價格下降,這便會是買入的大好時機,不論是物業或股票。2008年奧運很可能會令全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國,延遲太長時間購買的話很可能是錯誤。

同時,由於截然不同的原因,美國的股票和物業價格便宜,並可安全購買。然而,在面對此等不明朗因素時,道指僅由14,200點下跌至12,200點,或 15%的跌幅,並非重挫。市場此際是否正出現轉機仍有待觀察,而股價普遍並非極為吸引。不過,此際最大的疑問是真正抵買的股份有待發現,而這不會是提醒買家小心買入的好時機 。

2008年6月6日星期五

股 息 和 市 盈 率

6 Jun 2008
股 息 和 市 盈 率

能夠收到豐厚的股息實在是賞心樂事,而投資新手往往並不明白,與其他投資如債券、定期存款甚或商品比較,投資於上市公司股票的最大分別就是可以獲取高股息。

大部分股票都有連年增派股息的紀錄,而這正是股票與債券或其他固定利率存款之間的重大區別。事實上,股息不僅是股票投資的唯一優勢,股東還可受惠於滾存盈利,這應可確保盈利連年增加。

利率在貸款期間保持不變,但股息卻跟隨公司的盈利不斷上升。因此,比較固定利率資產與股票股息之間的關係並不實際。在我作為股票經紀的早期職業生涯中,就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那是接近50年前的事了,我在新加坡,市場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工業、橡膠和錫礦股。

錫礦股派發豐厚的股息,但每個錫礦都擁有一個預期壽命,因應礦石儲備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巨大、質素高之錫礦或擁有25年的壽命,但也有例外,平均壽命可能約為10年。我估計,其資本價值不斷惡化,而不是增長,因此應該在壽命期限中作出攤銷。我曾經換算多次,得出其收益率為負數,而我通常都看淡這個界別,儘管在六十年代時曾經歷了瘋狂的牛市。我的時機掌握可能過早,但在新加坡市場中,錫礦股在垂死掙扎,儘管在馬來西亞仍然存在這個行業。

橡膠股為較受歡迎的類別,對於植物收成是否上升則有若干臆測。但橡膠股將其收入全部用來分派股息,因而股息率偏高,經常在10%左右。如有一套令人滿意的再植方案,這些股份會上揚,因為橡膠樹3年可產出乳膠,但須6年才能完全成熟。樹齡超過20年便會凋落,並須要再值。然而,激起投資者興趣的是橡膠市場本身的波動。在那個時候,這些英國公司(被稱為標準橡膠)重新落入馬來西亞人的手中,而傳送延遲令沒錢的客戶可購買這些股份,因為會需時多達3個月他們才須付款。

10%的股息率不是那麼差勁,但大家可能會懷疑是否會有任何增長。不過,由於使用替代的人工橡膠以及由於其製造材料石油的價格下挫,橡膠價格一直長期下跌!

然而,令我著迷的是工業類別,但在那個階段的股息率僅約為5%,但當中許多提供10%的盈利率,但他們僅以盈利的一半派發股息。但此業界有增長,而當與固定利率比較時,這個較低的回報實際上是到目前為止較抵買的選擇。

我知道許多投資者對工業股5%股息率優於橡膠股10%股息率的想法不屑一顧,但自那時以來,選擇了較低收益率的工業股或已帶來超乎想像的回報。其後市場變得較為熟悉市盈率,但只是股息率的倒數,並在盈利率變得可笑地低的時候被採用,亦有助於混淆投資新手。

評論股價時,這種區別是重要的,在貶值之間,正如礦業類股,溢利較波動的高收益股份,例如商品股,以及較為普遍的增長股,通常是董事按照他們分派的款額暗示他們相信所處的位置。

由於有關的稅制,許多國家因而徵收股息稅,對那些以股息支付的溢利進行雙重課稅,首先是公司,然後是股東。例如,美國人認為支付較大比例溢利的公司頗為不利,因為在他們來看,這必然意味著董事對增長並不樂觀,但在我心目中,我對那些我會視為增長類別的公司抱有頗為截然相反的想法。怎可能將亞馬遜、雅虎或其後的 Google當作為增長股?因為許多這些公司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未來方向,並持續轉變方位。但他們似乎懷疑經證明為穩步增長的股份,例如匯控(5),但在其 150 年的歷史內,溢利和股息大部分時間都在增長。

2008年6月5日星期四

股 價 上 升 的 災 難

TM 5 Jun
股 價 上 升 的 災 難

某些投資者看到恆生銀行(11)於昨日早前升至165元,可能會認為是好事,這已接近去年12月達到的170元歷史高位。我相信中電控股(2)於上週亦曾創出70元水平的新高。

這些並不是為了想沽出而買入的股份,它們可說是為了老弱婦孺而設的傳統股票,買入是為了賺取良好的股息收入。這些股份由退休基金及保險公司緊緊地持有,它們提供良好的經常收入,可以平衡資本收益。

就我所見,恆生銀行沒有甚麼特別令人興奮的消息。匯控(5)持有略高於60%的權益,我相信,匯控不會打算出售這些股份。恆生銀行作為匯控的香港業務分部享有優勢。該行現今的發展非常理想,與匯控於六十年代出手救助時相比,恆生銀行已經取得可觀增長,其時曾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之中。

在過去十年中,匯控曾將之視為現金牛,並盡可能地發展這家銀行,以保障其維持良好股息紀錄。這意味著恆生銀行耗盡了正常的保留資本,這是企業增長其中一個重要來源,而直至2006年的十年之溢利表現停滯。這或又再帶來危險,但匯控似乎不大可能會以同樣方法幫助。

不過,匯控私有化這家銀行的可能性不大,購買這些少數股東的股份,耗費的成本頗大,因為其餘的股東會要求匯控支付較當前市價為高之價格。再想一想,收購這些少數股東權益的潛在成本1000億元並不算大,因這少於一年的盈利,但我仍然懷疑,匯控是否有較實際的理由說服其本身的股東。

我也看不到出售恆生銀行的任何理由。他們當然不會毫不猶豫地出售自己的股份,因為這些持股正是匯控的投資優勢,優惠的稅率令恆生銀行成為全球其中一家最有利可圖的銀行,以及最穩健的賺錢企業。貸款商都要收取同等水平的利息,但如果幸運的話,所支付的稅率要低於其他體制的銀行,那麼純利將顯著上升。恆生銀行乃香港營運商,享有較低稅率。

我看不到任何他們應該沽出其部份股份的理由,雖然可產生重大的名義溢利,但出售10%僅會實現300億元。此外,如果他們沽出30%(此舉會令他們的持股量減至30%),他們最終便可能冒著失去控制權的風險。

2007年的溢利由120億元相當顯著地上升至180億元,但其中包括約40億元的非經常溢利,因而2008 年的預測溢利或為160億元,而按市值3,100億元計,市盈率會是19倍。這會令該股由收息股轉變為較樂觀的增長股。當然是過去一樣的股份,並且沒有理由該股被歸類為增長股是錯誤的,但大家應該注意到這一點。這個預測可能過於保守,而溢利仍可能是概約180億元。

現時的股息率為並非不吸引的3.9%,但當在較長時間之前買入可賺取到 5.5%或更多,這確實顯示過去此股真是抵買。然而,在那個時候,大家會在市場上看到賭徒對任何買入的建議嗤之以鼻。這是投資與投機的分別,我肯定獲利的通常是投資者,不一定很多但勝在穏定,並且無懼損失。

恆生銀行的亮麗業績與中電的穏步進展仍然無可比擬。在上週五的胡鬧收市之後,中電回落了約5元,股價約為65元。這仍然高於去年或之前已達到的水平。正如恆生,股息率約為3.9%,而此股一直被視為另一隻「孤兒寡婦股」。

不過,這從來沒有阻礙此長期藍籌股的擁躉,他們看到了年復一年進入的現金。此股的往績市盈率持續超過4%,因而這個價格也許處於其高位,但今年的溢利有望或會大幅高於2007年的水平,但買家須考慮到修訂的利潤管制計劃,有關的香港業務溢利因而應會受損。

儘管如此,恆生或中電的持股人佷少會為賺快錢而買入。他們大多是長線投資者,可能喜歡以股息添加其持股量,因而股價上揚並不受歡迎,因為會迫使他們以較高的股價買入。

2008年6月4日星期三

不 想 記 起 、 未 敢 忘 記 ....

TM 4 Jun 08
不 想 記 起 、 未 敢 忘 記 ....
我 對 電 訊 業 的 看 法

我實在活得非常原始,因我甚至沒有攜帶手機在身。這可能有點不便,例如在我迷路時,或是應該前往哪一家酒樓會合太太,又或是要找酒樓裡的哪一張桌子,但是沒有手機在身亦有其好處,譬如我想在酒吧消閒,談談車路士能否擊敗曼聯,而不想被太太電召回家的時候。

所以若然問我CDMA較GSM有何好處,或是反過來問的話,我也是毫無頭緒,除了知道在引入它們時,一個是符合美國標準,而另一個是符合歐洲標準。當然,我會支持歐洲的系統,而中移動(941)所擁有的是非美國標準,所以我也傾向支持中移動。

在中國電訊業的重大重組中,CDMA系統似乎會從中國聯通(762)手中轉到中國電信(728),而中國電信將掌管中國網通(906)。這將令大型營運商的數目減至三個,而在此之前,該行業中擁有兩大流動電訊營運商,分別是中移動和聯通,以及兩大固網營運商,亦即中電信和網通,而另外一家規模較小、沒有上市的固網營運商,則併入了中移動。

這令其餘的所有電訊公司都擁有流動電訊業務和固網業務,中國當局似乎希望,這些措施能夠讓此行業增加競爭。當然,在交易中會有資金轉手,但我認為,這些都並不重要。因為這些電訊營運商的控股股東都是中國政府,而政府將確保沒有電訊營運商會破產。

此舉也為3G牌照的發行而鋪路,據估計,3G牌照將被發放予此三大營運商,但起碼要五年後才可產生巨大收益。政府可能給予其他公司一些特權,最後才考慮中移動,但當然一切還有待落實。不過,這些舉動的目的,都是返回最初,扶正傾斜的局面,給予中移動更多競爭。

在展望最終前景時,大家應該留意這些公司的潛在營業額,因為收入頗為巨大,但並非像電力公司那樣依賴於資本開支的顯著增加,一旦初始工程完成,對額外資本的需求相對較少。

在這個時候,中移動遠遠跑贏其他股份,據昨日報章的一篇報導,聯通的主席評論說,沒有收窄與中移動之差距的方法,但我們會致力於此。不過,這並非有希望的開端。

對股東而非用戶的恐懼是聯通可能發動減價戰,因爲他們會處於較佳的位置挑戰中移動,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最終要緊的是將服務升級。這在香港尚未流行起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進程。

擁有最大固網電話分佈的中電信處於劣勢,因爲該公司須從聯通承擔CDMA業務。就是在這個時候,不大可能會比聯通更為致命的時候變得更好,而他們甚至要為此付出頗多的款項。儘管如此,這樣的安排確實給予他們一道通過流動電訊業務的門,雖然是CDMA,但可從中發展。這可能有必要適可而止,至少是在目前。

聯通可能較為有趣,但我不能計算其新市值,但開始會是中移動約20%至25%的營業額,而中移動的市值為23,500億元。按其約為4,000億元的新市值,這可能是投機的外來者。

大家亦想知道這如何會影響電訊盈科(8),電盈的市值僅為330億元,對於任何此等中資電訊公司而言這只是區區小數。如聯通發展一條有線頻道,則一旦擁有其本身的3G頻道,這可能是有益的,電盈的經驗便可能變得非常有價值。不過,其中的20%現正鎖在網通,而不是出售給聯通,但我不認為他們將此看為一項長期投資。

中國的有線網絡仍非特別有趣,因此,有人告訴我,如這些電訊集團的其中一間可以發展這一想法, 到了最後可能會成為有價值的選擇。

中移動必然仍是短期價格的寵兒,我不欲打賭反對。不過,如果你想避險,便或可在聯通於昨日大幅下挫至16元後,選擇該股,但只作為投機。

2008年6月3日星期二

我家族的香港投資

TM 3 Jun
我家族的香港投資

毫無疑問,所要投資的國家必然是中國,而過去50年我一直抱持這看法,從那時起已鎖定這個目標。這亦不是甚麼新的觀念,特別是對我的家族而言,因為很久以前我的祖宗已經與香港結下不解之緣。

事實上,我的曾祖父早在1869年已從英格蘭來到香港。就我所知,那時他只有17歲,沒有工作,其實他就好像現在所謂的背囊旅客,在環遊世界的途中來到香港,至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但必然是下了很大的決心。那時要返回祖國並不容易,如果壞消息接二連三地發生,便會需要更長的時間。

最後他找到了一份藥房的工作,而他可能也是從一名堂兄處得到鼓勵,這名堂兄的名字也叫Humphreys(堪富利士),在香港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他們必然是最好的朋友,也是堂兄弟,因為他們的兩個孩子最後更結為夫婦。我的祖母與祖父在聖約翰大教堂結婚,當時我的祖父Ernest Measor供職於英印輪船公司(BISN),那是1897年的事了。

W.G. Humphreys繼續開創自己的事業,而兩位堂兄弟也確曾買賣物業。W.G. Humphreys最後成立了一家物業公司,稱為堪富利士房地產,但也從事過其他業務,包括尖沙咀的一家皮革廠,尖沙咀的堪富利士道正是由此命名的。當時,Henry Humphreys(亨利˙堪富利士)繼續從事醫藥業務,隨後成為屈臣氏(A.S.Watson)的董事總經理,該公司現已成為和黃(13)的附屬公司。

這是已成定局的一章,當時置地公司在1950年代贏得了一項具爭議的堪富利士物業收購項目,當時具爭議的收購非常罕見,但我相信任何僅存的遺屬都已離開了這間公司。在嘉里建設(683)的記錄卻仍可找到有關名稱,當時許多附屬公司由 Bond收購,該澳洲公司從置地公司收購住宅物業。

我的祖父離開了BISN,我卻驚訝地發現他加入了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當時他們以東亞地區作為其運輸業務。但他其後決定成立自己的業務,以一般經紀的身份從事於任何有利可圖的交易,包括商品,例如橡膠和布疋,因而我擁有上海疋頭行商行的一隻碗子。上海變成他主要辦公的地方,而我的父親和他的三兄弟姐妹在各地出生,包括在日本長崎。至於如何發生我則相當大惑不解,但他保持與香港接觸,我相信與新加坡亦然。

我的父親從來沒有在香港受聘,但他在1937年獲上海一間律師事務所邀請出任初級合夥人。結果,我首次踏足香港是當我只有4歲前往上海途中的時候,但這只維持短暫的時間,因為我的母親和姐姐在日本侵華之後被疏散,當時指令婦女和兒童首先坐船離開。那就是我逗留在香港的時間較長的原因,我們與娘家姓氏為堪富利士的姑婆Dora住在一起,直到我的父親與我們會合。她嫁給了一名 Butterfield and Swire(即太古集團前身)的行政人員,在戰爭期間以及在被日本佔領之前,她似乎成為堪富利士家族在香港的唯一倖存者,但在戰爭結束後便再沒有她的音訊,相信已經過身。

因此,為香港作出貢獻的下一代不是我的父親,而是他的兄弟 Oliver Measor,他是土木工程公司的一名合夥人,他曾積極參與啟德機場擴建和海底隧道工程。

所以,我選擇了以香港為家很難說是驚人之事,這是我一生最大的投資。我所投資的不僅是我在香港獲得的相對較小數額的金錢,而且是我的整個職業生涯。

我有信心中國會開放並會為香港和東亞帶來繁榮,而我相信這並非一個普遍的信念,但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已持守,事實上已超過50年了。

2008年6月2日星期一

現 今 我 們 在 哪 裡 ?

TM 2 Jun
現 今 我 們 在 哪 裡 ?

現時恆生指數徘徊於24500點水平已有兩個月時間。這聽起來並非甚麼大事,但大家可以回看過去一段時間,便會發現指數已有一段相當長的時間沒有如此穩定。

市場通常存在兩個陣營,看淡者預期,下一個趨勢將是向下,而看漲者則預期,市場蓄勢待發,準備向珠穆朗瑪峰衝刺。究竟誰對誰錯?

從表面來看,聰明的資金似乎選擇向下,導致此情況的兩個原因,包括美國經濟出現倒退及原油價格繼續飆升的可能性。

我認為,美國的物業價格毫無疑問正在下滑,有理由預期,英國也將跟隨此跌勢。倘若美國入口需求因消費者購買意欲下降而出現增長放緩,那麼亞洲地區將會感覺得到,包括中國,尤其香港。但是,此物業價格惡化的情況發展得太快,在過去一年中,美國的物業平均價格已經下跌超過10%,這樣的跌勢稍作喘息也是自然現象,然而,這是否能夠阻礙跌勢卻是另一個問題,因為這可能僅是一次暫停。

然而,現在令投資者感到困擾的不僅包括物業價格,還有油價和食品價格所激發的通脹。這也限制了消費者的購買意欲,從而影響美國入口。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農作物收成增加,食品價格上漲的情況或可得到暫時紓緩。但我沒有信心情況如此簡單,大家只需看看油價的表現就可以了解,消耗量正不斷上升,超出產能的上升。即使高油價僅是一個泡沫,並可自行調整,但其跌破30美元水平的可能性極低,30美元正是其不斷上升的起點。比較合理的預期是最低限度跌破60美元,而就算跌至此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食品消耗量上升可能是從前貧窮國家消耗越來越多的食物、以及亞洲消費者越來越富饒的口味所造成的結果,而較高的食品價格會持續,可能會有若干下跌的空間,但並非返回其2005年的水平,這在不久的未來亦不大可能會發生。

這造成通脹,而美國聯邦儲備局如探戈般的議息在下一階段必然是上升,並且很可能會令股票經紀感到恐懼,因為他們出於某種原因喜歡下跌的方向。通脹不會通過加息而立即被消除,而恐慌的舉動(針對次按混亂可能像火山般爆發的恐懼)只是通過鼓勵人們消費增加了通脹的威脅。

通脹或可阻止物業市場的跌勢,因為價格變得誘人,尤其是鑒於美元的價值下挫,但會受到美國提高息率的可能趨勢反擊。我亦預期次按危機會自己結束,因為許多存在著壞倉的衍生工具臨近到期。

不過,由於油價和食品不斷上升而造成的通脹不會很容易被消除。在美國,利率可作防衛之用,但中國的情況將不盡相同,而我們關注的正是中國的情況。雖然香港作為中國進出口貿易商將會大受影響,但中國正建立其本身的經濟,將幾乎不會受到影響。中國大概如美國一樣,國內的供求構成其許多的國內生產總值。

在美國通脹倉皇逃竄很久以後,通脹會繼續主導中國經濟,而這有利於股價,但部分會因爲貨幣貶值而虧損。這將意味著美國的產業很可能會緩慢復甦,中國仍會看到資產通脹,包括物業和股票。

中國的一個問題在於提供予國內消費者的人爲補貼,此擧令價格不能找到其本身的水平。這將會令那些石油和電力行業的大公司受到壓抑,但大部分的中資公司將不會受到不利的影響。因此,這些中資公司的溢利大體上會持續上升,而如果正如我一般所堅持的出現溢利上升,那麽股價亦然。

因此,如果你以美國人的立場看看24,500點,你便會是淡友,但如你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則會有什麼麻煩?也許大家在這個時候不會攀登珠穆朗瑪峰,但你不大可能會變得淹沒在太平洋的深處,陸地已經夠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