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星期一

透過聯營公司算賬

透過聯營公司算賬

投資者選股,往往只在意企業盈利的多寡。殊不知上市公司粉飾櫥窗的法寶五花八門,若不洞悉企業的造賬技巧,了解其真實的營運狀況,便難以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趨吉避凶,避開「地雷股」。

譬如說,上市公司的全年純利若遜於市場預期的下限(bottom line),很多時會透過變賣資產(disposal of asset)及∕或資產重估增值(asset revaluation),去催谷當年的盈利數字。

當然,精明而又理性的投資者,一般會把上市公司靠變賣資產及重估增值等所得的「一次性利潤」從綜合損益表中剔除,只計算經常性盈利(operating profit),以窺探其真實營運狀況。

不過,「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如果上市公司透過其聯營公司出售資產或進行資產重估增值,投資者便較難察覺了。

下線行動 瞞天過海

所謂「聯營公司」,簡單來說,就是母公司持股20至49.9%或對其董事局有重大影響(significant influence)的公司。

根據香港會計制度,母公司可按其控股比例,把聯營公司的淨利潤列於母公司綜合損益表的「應佔聯營公司之利潤(share of profit of associated companies)」之中。例如母公司持有聯營公司30%股權,如後者賺得100萬元淨利潤的話,母公司便可以將其中的30萬元確認為應佔聯營公司之利 潤。

上市公司賬面盈利弔詭之處,便在於此。只要由聯營公司所進行去變賣資產或重估增值,其所帶來的一次性收入,便能在母公司的綜合損益表上「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

翻查年報,長江實業(001)的2007年稅後利潤約280億元,其中攤佔聯營公司之淨溢利近157億元,約佔全年純利的56%。再看財務附註,方發現其中有近153億元盈利來自和黃(013)。

根據長實年報的附錄二,集團持有和黃49.9%的股權,故和黃為長實的聯營公司。

然而,好戲卻在後頭。

讓我們細閱和黃的綜合損益表,可見和黃2007年度之稅除後溢利為329億元,而透過其聯營公司出售投資資產所帶來的溢利(gain on disposal of assets by associates)約358億元。換句話說,即和黃該年全年的盈利全由其聯營公司所貢獻。

再看財務附註,和黃的聯營公司出售投資資產所得,主要來自和電國際(2332,和黃的上市聯營公司,現正進行私有化)出售印度的流動通訊業務CGP Investments的358億元收益。

如果投資者只閱讀長實年報,而沒有細心研究其應佔聯營公司利潤的質量,繼而翻開其主要聯營公司的年報,根本無法得知長實的2007年盈利中竟有56%來自 和電國際,即其聯營公司(和黃)的聯營公司。若撇除來自和黃及其聯營公司的貢獻,長實於2007年的純利增長便只有41億元,而非賬面上的97億元。

了解盈利質量

運用上述的拆解方法,投資者可以試試跟其他上市公司算賬。例如根據2008年年報,太古(019)持39.98%的國泰航空(293)和33.52%的香港飛機工程(044)股權,後二者對太古有多大的盈利貢獻?

又例如恒基地產(012)持有44.21%的美麗華(071)、39.06%的中華煤氣(003),以及31.36%的香港小輪(050)股權。與同業長實相比,兩者的盈利構成有什麼分別?

總而言之,母公司與聯營公司關係密切,投資者不可不察。有興趣研究者,可登上香港會計師公會網頁(www.hkicpa.org.hk),下載香港會計準則第28號「聯營公司投資」,作更了深的入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