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1日星期五

2008年4月11日

2008年4月11日

你是否想買房子?或許,倘若夠便宜的話,我可能會考慮置業。這就是問題所在: 樓價是便宜抑或昂貴?

如果你看看報紙(或是物業代理商堅持你須要的宣傳冊子)上的物業出售名單,你首先想到的是樓價貴得要命,但真的嗎?

誠然,樓價(至少是豪宅物業)較以往為高,但要首次攀上置業階梯往往是非常困難的事。然而,須花費約2000萬元才可購買位於清水灣道相當舒適的房子,或付出更高的價格購買港島南區的房子,如果你夠運的話。尖沙咀南端豪宅物業單位的價格已被索價至逾3000萬元,這似乎在你看來必然是太昂貴。

然而,這些單位及房子的銷情相當理想,而即使在這經濟頗為不景氣的時候,供應似乎仍然短缺,因為各大物業商已宣佈情況會如此,其中包括長江實業(1)、新鴻基地產(16)以及恆基兆業地產(12)的中國老闆,但他們的意見不可盡信,因為他們正在加以推銷,或他們須要為了本身的利益而鼓勵準買家。

這不是我會置業的那種時間,我們在香港只是曾經兩次置業,一次是在1984年,當時樓市正處於谷底,以及中產階級移居到加拿大或其他海外地方,另一次是在2002年初地產市道不景氣的時候。然而,我們一直好運,而且沒有太多其他香港市民敢於抗拒市場步伐。

不過,在10年後的2018年當你回頭看這些價格時,我相當有信心今天購買的豪宅物業會變得非常便宜,而在20 年後,這會看來價廉物美,正如在10年或20年前購買的物業一樣。

但今天的樓價對賣方以及買方而言相同,倘若你已經擁有物業,市場是否大漲不大重要,因為如果你想通過搬家提升你的生活水平,你現有的房子便會令你獲得更多,並且將只須要支付成本差額上較高的價格。這是於1993年當出售我們的首項物業或是我們轉賣物業時,我們出錯的地方,因為我們已出售的價格再不可復見。在我們租住的10年,我們以按揭付款可能會更好,但出售物業確實給予我們資本,並在我們的管理下升值。

如果你買入良好及堅實的股票,物業確實有相同的抗通脹價值,正如股市一樣。但如大家想精明一點,並買入目前高價位的「增長」熱門股,例如 Google或2000年科網泡沫以來的科技市場倖存者,那麼你正在失去抵禦通脹的能力。物業具有較佳的槓桿價值,因為一旦已達成按揭協議,你的貸款便不會受制於股票投資那樣的補倉需求。不過,時常可證明到的是,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股票的增長速度快過物業,但物業的優勢在於其槓桿效應。

倘若地產市場出現倒退,而假設次按危機惡化便很大可能出現這種情況,或是假如蔓延至歐洲,或是中國繼續收緊信貸,那麼香港或會出現溫和下跌。就算真的出現這種情況,也不會很嚴重,因為沒有跡象顯示香港出現超買情況,或是推出很多可售物業等待著並不存在的買家。

香港當然還未步入黯淡的時期,因此,物業價格並不是太便宜,物業價格有可能進一步下跌,但不會太多。但是,難以擔保價格一定下跌,即使價格下跌,潛在買家仍可從市場的暫時平靜中受惠,在價格從今天的水平進一步飆升前及時買入。當然,我不會對此舉抱有指望。

中國未來五年的物業價格或見上升(其實這可說是肯定的),在這期間,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將可能大於美元,以及港元,在一定程度上,這將出現顯著的升勢,不會令美元向好,當然也不及人民幣堅挺。

對本人來說,我已打消在國內置業的念頭,因為我沒有辦法管理非自住的物業。我一直嘗試尋找優質的中資地產公司,公司的現價不能顯著高於資產淨值,我又回想起由羅康瑞經營的瑞安房地產(272),羅先生擁有傑出的經營紀錄,另外還有令我緬懷往昔的星獅地產(535),此公司由新加坡藍籌企業Fraser and Neave經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