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9日星期四

恆 指 將 達 40,000 點

TM 29 May
恆 指 將 達 40,000 點

假如有人在五年前,即2003年5月,買入了香港股票,然後睡了一大覺,完全置之不理,那麼五年後的今天當醒來時,便會驚訝發現其持股已經水漲船高得難以想像。

2003年5月,你或可在恆指處於9,500點時買入,所以短短幾年間,恆指已經大升2.5倍至目前的24,500點水平,而且曾於去年10月一度升至31,000點的高位,所以即使現已回落了25%也影響不大,儘管對於某些投資新手來說,25%的跌幅似乎已屬災難性。

我非常懷疑,恆指在未來五年會有同樣出色的表現,而我預期,恆指將已躍升至40,000點,這個數字似乎驚人,但按年計算,也只是每年上升10%而已。然而,以過往50年的表現來看,此水平僅屬該指數的最低增長水平,其實從一些規模相當大的成份股之表現來看,要達到這個增長率並不困難。

這等同於預期,期內股份價格較現價高出160%,但這些成份股將可能出現調整,不過只會提高整體指數的表現。例如,中國真正的大型銀行應該按照其實際資本來計算所佔的比重,而不是按照H股上市資產計算。這通常會令許多投資者感到困惑,他們在華富財經的報價或圖表系統尋找工商銀行(1398)的市值,發現只有4770億元。這其實很荒謬,因為其市值實際上約為19250億元,當大家嘗試以搜尋到的數字與2008年預測盈利1250億元進行比較時,會更感困惑,以為數字異常理想。

倘若編制恆指的人士使用合理的常識對待市值,而將價格水平包括到指數中,那麼應該提高工行在指數中的比重。所以,如果在2013年以前,工行上升60%至 9.20元,這個幅度似乎很大,從而令市值達到30000億元,屆時,按照10%的複合年增長率計算,其盈利將增至2000億元,在那個階段,可能已被低估。這或意味著市盈率為15倍,並非荒謬的水平。

匯控(5)的股價須為215元,而甚至在今年看來這會是一個公平的價格,更遑論在五年後,但按此計,市值會是26,000億元,考慮到1,750億元的溢利,這可能非常合理,以及可於 2009年超越,更不必說2013年。

另一隻主要成份股是,或應該是,中石油(857),如大家快速前進至 2013年,每股股價很可能是17元。這個水平於 2007年被完全打敗,而其目前的儲備將已耗盡,該公司的儲備應可能會由新的石油儲備補充,透過國內石油發現或購買外國油田。

中移動(941)每股185元聽起來可能有點雄心勃勃,但正如中石油,這是2007年接近達到的價格水平。不過,按股價185元計,市值約為37,000億元至 40,000億元。此外,如預測溢利並非超過2,000億元,我會稱之為過度,但我從來沒有就電訊股給予任何與許多其他專欄作家和分析員幾乎一樣高的評級。這可能是合理的,但我遲早會有更多失誤的空間,雖然我對於這個溢利水平沒有任何憂慮,但我的疑問在於預期的市盈率。

誠然,恆生指數的中國成份股會增加,因為香港已成為中國的一部份,而非分開的實體。目前中資股的比重安排偏低,但考慮到龐大的中國市場,有迫切需要增加中資股。於2003 年,匯控和中移動在恆指中佔主要地位,但中移動的比重由於股價僅為17.50元(僅稍微高於其先前10月高位的十分之一)而小得多。

可以看出的是,恆指另外兩隻主要成份股為和記黃埔(13)和恆生銀行(11)。和黃現時的市值為3,500億元,在舊有的成份股中仍然非常高,但與許多新的中資股相比便會黯然失色,有6間銀行和6間電信及電力公司超越其水平。恆生銀行的市值估計為3,000億元,不僅與大型的中資銀行相比相形見絀,例如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939)和中國銀行(3988),但亦遜於5,000 億元的交通銀行(3328)、4,100億元的招商銀行(3968)、以及甚至3,400 億元的中信銀行(998)。當大家考慮東亞銀行(23)時,身為香港市民令人感到渺少,而該行被認為是一間大型銀行,但其目前的市值僅為800 億元,處於不同的級別。

不過,可以很容易看到的是,恆指利潤每年增長10%是非常可能的,並且於2013年很可能會達40,000點。然而,增長幅度並不如大家在過去5年看到的那麼快速,亦非在我一直觀察恆指過去超過50年享有的增幅,但對於本專欄的大部分讀者,應該足夠有餘。

沒有留言: